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 | 《建筑实践》2019年11月特辑:城市环境与公共艺术

AP Magazine 建筑实践 2021-11-23




“城市环境与公共艺术”


当今,城市架构在社会进程中逐渐复杂化。同时,建筑设计及各类艺术的外延都在被不断拓展,乃至相互重叠。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定义、策略及它与社会、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应被重新审视。


譬如,在大家的习惯性观念中,公共艺术或是位于街角广场的大型公共雕塑,常被护栏围起;或者是商业中庭悬挂着的巨大装置,占据着显赫的视觉空间——它们往往都带有中心性,被群众注视着而难以触碰。


然而,各种各样的新尝试早已开始:有的借助新型媒介的传播,尝试打破物质实体化的束缚;有的着力于群众的参与,改变大家固化的行为模式;有的刺激、挑衅着习以为常的视觉形式,或反行其道,希求大众目光后更深一层的反思……


我们可以通过几种直观的差异去发现“公共艺术”涵盖的广大范围——如从物质性角度,实体建造物纯事件之间的对比;从艺术性和公众参与度的角度,立于公共场所的艺术家个人创作与普通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之间的对比等。


而在对“城市环境”的思考中,建筑师的视角下,空间构成实体建造往往是最直接的操作手段——它们是直接塑造场所、影响体验的方式;但同时,各种“隐性”的影响也存在着,如一次事件带来的风潮或讨论也在塑造着某个区域内的软性环境与氛围。以上种种与城市及公众密切相关的艺术表达,我们都希望在本期特辑被加以讨论。


作为一本从建筑视角出发的刊物,我们将在“实践”部分对讨论的主体稍作限定:存在实体建造、介入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更细致地,“城市环境与公共艺术”可被拆解为如下不同的维度去思考,不同的作品在这些维度上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量级:


- 城市性(规模,及其承担的社会生活功能)

- 公众性(可达性、公众参与方式与深度)

- 艺术性(作品视觉效果,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反思或包含的文化意义)



总体来说,该特辑以两种观看角度(它们也相互关联)来探讨城市、公众与艺术共同产生的张力。一是站在实体空间的可达性前提下,观察实际的空间操作、实体建造如何影响我们身边的整体环境,从而改变城市中的文化体验;另一视角下,“公共空间”被扩展到“公众”的范畴,艺术的“视觉性”也被延伸至更深一层的“反思”,在非实体的个人情感或“社会性”层面上,为市民的联结贡献出绵绵不绝的养料。


通过此次特辑的呈现,我们希望不管是在建筑界,还是在各种涵义上都能够产生更多关于城市公共艺术及城市公众性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大众或是建筑师对“公共艺术”的定义,也不再停留于“非”的逻辑(非永久、非常规手法、非美术馆馆内作品等等),而转为一个从正向去理解、被广泛涵盖的概念——它可以是从公众的角度被认知、所有能够触发思考或情感、超出本体实体性的一切媒介。



观点精选

* 部分内容有新媒体版本发布,可点击相应标题或作者进入)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缘起、局限与发展》|王中


《何为公共—— 城市公共空间调研及发展趋势探寻》|毛磊


《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嵌入》|冯博一 


《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公共性新启示—— teamLab访谈》

猪子寿之 * 、工藤岳 * 



设计实践


天安 · 千树 |托马斯 · 赫斯维克工作室    施工中

 

厦门空中自行车道 |DISSING+WEITLING建筑师事务所    

2017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2019 


广仁众空间|众建筑    2017


像素乐园|佰筑    2019


中华祥云塔|罗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 阿尔诺 · 普隆克(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   2018


退化公园|退化建筑    2017


内剧场|一本造工作室    2017


人物专访:马岩松 


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获硕士学位,目前于清华大学及北京建筑大学任教。马岩松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自然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除设计外,他也通过国内外展览、出版及艺术作品来探索城市与建筑的文化价值。MAD建筑事务所由马岩松于2004年建立,现由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领导,是一所以东方自然体验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设计,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并具未来、有机及高科技感建筑的国际建筑事务所。MAD期望通过创新建筑创造社会、城市、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平衡。 



本期目录 


特辑:城市环境与公共艺术    

观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

    宋春华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缘起、局限与发展 

    王中


    何为公共—— 城市公共空间调研及发展趋势探寻 

    毛磊


    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嵌入 *

    冯博一


    公共艺术项目的落地性探索 

    汪斌


    跨界对谈:艺术对公共空间价值的提升

    张俊杰 / 陶建强 / 冯博一 / 汪斌 / 唐佩贤 


    公共环境与艺术对城市品质的提升——以日本为例 

    李晓炜


    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公共性新启示—— teamLab访谈 

    猪子寿之* / 工藤岳*


实践


    天安 · 千树  

    托马斯 · 赫斯维克工作室


    朝阳公园广场 

    MAD建筑事务所


    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二期设计

    上海大观景观设计 / 原作工作室


    厦门空中自行车道

    DISSING+WEITLING建筑师事务所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青岛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空间设计

    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


    西安曲江创意谷

    张唐景观


    徐汇跑道公园 / 云锦路活动之家

    Sasaki全球建筑咨询公司 /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曼陀罗之丘 · 数字艺术博物馆

    一本造工作室


    广仁众空间

    众建筑


    地球时间 1.26

    Janet Echelman


    像素乐园

    佰筑


    红色星球

    佰筑


    路

    退化建筑


    “思南老建筑”公共游乐场

    刘毅


    共享瓢虫——可移动的微型儿童书屋

    罗宇杰工作室


    观月计划

    何理


    角落

    FAHR 021.3


    中华祥云塔

    罗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阿尔诺 · 普隆克(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


    天津滨海图书馆

    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 /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胡同引力场

    戴璞建筑


    多米诺展馆

    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雀巢感咖啡

    RSAA/庄子玉工作室


    读桥

    范承宗


    页之息息

    Mur Mur Lab


    退化公园

    退化建筑


    内剧场

    一本造工作室


人物专访

    城市环境的艺术反击——对话马岩松 *

    《建筑实践》编辑部




欢迎读者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有关此期主题的意见、建议。

更多特辑预览和杂志试读,请见官网:http://www.archipractice.cn/za-zhi-liu-lan.html

购买纸刊,请关注“建筑实践”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官方微店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扫码进入微店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